收录:共 3 条关于蝶腭神经痛 | 翼腭神经痛 | 的治疗方法 | 每页显示20 条 | 共1 页 | 1
|
知识库:什么是
蝶腭神经痛 | 翼腭神经痛 |
|
|
【概述】 蝶腭神经痛又称翼腭神经痛,翼管神经痛,Sluder综合征,1908年由Sluder首次发现并命名。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非典型性面神经痛,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,诊断比较困难。 需要指出的是,蝶腭神经痛实际上是源于蝶腭神经节的疼痛,所以有人称之为“蝶腭神经节神经痛”。因此,在解剖上首先应区分蝶腭神经和蝶腭神经节。蝶腭神经是三叉神经上颌支的分支,在上颌神经干下方约2mm处与翼管神经一起进入蝶腭神经节,参与蝶腭神经节的构成。而蝶腭神经节是人体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,藏于翼腭窝内,距离鼻腔外侧壁1-9mm,靠近蝶腭孔,位于翼管和圆孔的前方,形态扁平,大小约4.22′3.66mm,呈粉红-灰色。 蝶腭神经节由感觉神经纤维、副交感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根组成。 蝶腭神经节大多数神经属上颌神经感觉纤维(含蝶腭神经),来自腭、鼻、咽部的粘膜及眼眶。这些感觉纤维穿过神经节,经过其节支再进入上颌神经,与节细胞之间没有形成突触联系。 【临床表现】 1.本病的好发人群。有报道认为多见于20-50岁成年人,男性多见于女性。有人认为好发于30-40岁女性。尚缺乏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。 2.多有定时发作的特点。 3.主要表现为一侧下半面部的剧烈疼痛,如电击样、烧灼样,无明显诱因,突然发作,位置深在而弥散,通常由一侧的鼻根后方、眼及上颌开始,可波及下颌及牙床,向额、颞、枕及耳部放射,有时可影响乳突,最痛点常位于乳突后5cm处,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,情绪激动,强烈光线可使疼痛加剧。有报道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有“金属样”的味觉先兆。间歇期长短不一,发作后数小时内,可遗留轻度钝痛。 4.疼痛发作期可伴副交感症状。如面色潮红、结膜充血、畏光、流泪、鼻塞、流涕,亦可有眩晕、恶心、心区疼痛及耳鸣等。上述自主神经症状有时表现比较突出,有人称之为交感型蝶腭神经节痛。 5.体检常无明显阳性体征。有些病例可表现患侧软腭上举,悬雍垂偏向患侧。个别病例在发作期可显示霍纳征,颞浅动脉搏动增强或同侧面部感觉过敏。 6.辅助检查:x线检查部分患者有鼻窦炎改变。 |
|
找专家咨询蝶腭神经痛的治疗方法,请点击: 伊问医答咨询 |